认识你的肩膀(四):爬墙,蜜糖还是砒霜?
对于亚健康人群,爬墙是很好的缓解肩部肌群紧张的拉伸动作。对于长期勾肩驼背的上班族,多做爬墙也可以纠正姿态,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。但是对于肩关节失稳、黏连、或者已经发生肩峰撞击的患者,爬墙有加剧损伤和撞击的风险。
自测:两个动作判断“爬墙资格”
第一肢位外旋(雨刮器向外)大于40°,且第二肢位内旋(招财猫向下)大于60度。
第一项测试来自肩肱节律。每个人在zui大角度外展时,盂肱关节都发生了35~40°的生理性外旋,这样肱骨大结节才能避开肩峰,而不至于狠狠的挤压在一起。第一肢位外旋功能缺失的患者,在努力外展的过程中,会加剧肩峰撞击。
第二项测试来自斜向平移理论。当后下侧关节囊紧张时,正面上举(屈曲)时的旋转支点会向斜上方移动,造成肩峰下间隙变窄,使冈上肌前束和长头腱在肩峰下被撞击。测试后下囊紧张的标准方法,就是观察二肢位内旋的角度。
同称为“肩周炎”,不一定是一个病
就像胆囊炎、阑尾炎、胰腺炎、肝癌在历史上都曾经是“腹痛”。曾经,七十多种疾病和功能障碍在历史上都被称为“肩周炎”。有些“肩周炎”通过爬墙有所缓解,是幸运的。而另外一些“肩周炎”因为这个训练加重,是缺乏精准的诊断。毕竟在古典医书成稿时,人类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。